黄翅大白蚁
发布日期:2015-07-15 00:00 来源:http://v3r8d6.gsyo.cn 点击:
基本信息编辑
原始文献: China Journ. Sci. and Arts., 2(1-4):242-248
国外分布: 越南
资料来源: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十七卷 等翅目
2形态特征编辑
王、蚁后产卵繁殖,不产生补充性生殖蚁。兵蚁、工蚁均分两型——大兵蚁、小兵蚁、大工蚁、小工蚁。大兵蚁
体长10.50-11mm,头深黄色,上颚黑色。头及胸背有少数直立的毛,腹部背面毛少,腹部腹面毛较多。头大,背面观长方形,略短于体长的1/2。囟很小,位于中点之前。上颚粗壮,左上颚中点之后有数个不明的浅缺刻及1个较深的缺刻,右上颚无齿。上唇舌形,先端白色透明。触角17节,第3节长于或等于第2节。前胸背板略狭于头,呈倒梯形,四角圆弧形,前后缘中间内凹。中后胸背板呈梯形,中胸背板后侧角成明显的锐角,后胸背板较短,但比中胸背板宽。腹末毛较密。
小兵蚁
体长6.80-7mm,体色较淡。头卵形,侧缘较大兵蚁更弯曲,后侧角圆形。上颚与头的比例较大兵蚁为大,并较细长而直。触角17节,第2节长于或等于第3节。
有翅成虫体长体长14~16mm,翅长24-26mm。体背面栗褐色,足棕黄色,翅黄色。头宽卵形。复眼及单眼椭圆形,复眼黑褐色,单眼棕黄色。触角19节,第3节微长于第2节。前胸背板前宽后窄,前后缘*内凹,背板*有一淡色的“+”字形纹,其两侧前方有一圆形淡色斑,后方*也有一圆形淡色斑。前翅鳞大于后翅鳞。
卵乳白色,长椭圆形。长径0.60-0.62mm,一面较平直。短径0.40-0.42mm。
大工蚁
体长6.00-6.50mm。头棕黄色,胸腹部浅棕黄色。头圆形,颜面与体纵轴近似垂直。触角17节,第2至第4节大致相等。前胸背板约相当于头宽之半,前缘翘起,中胸背板较前胸略小。腹部膨大如橄榄形。
小工蚁
3生活习性编辑
黄翅大白蚁营群体生活,整个群体包括许多个体,其数量大小随巢龄的大小而不同。据安徽记载,一般为20-40万个,未超过60万个。
白蚁群体内可划分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两大类,每个类型之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品级。生殖类型即有翅成虫,在羽化前为有翅芽的若虫,分飞后发展为原始型蚁后和蚁王。在黄翅大白蚁巢体中未发现有补充繁殖蚁,但在巢中有时能发现未经分飞的有翅繁殖蚁可以直接脱翅交配产卵,在一定程度上也起补充繁殖的作用。非生殖类型主要有工蚁和兵蚁,它们都有性的区别,但性器官发育不完全,无生殖能力。在工蚁中又有大至小工蚁之分。工蚁在群体中数量最多,担任群体内的一切事务,如筑巢、修路、运卵、取食、吸水、清洁、喂养蚁后和蚁王以及抚育幼蚁等工作。兵蚁的主要职能是警卫和战斗,因此上颚特别发达,但无取食能力,需工蚁喂食。在群体中兵蚁分大小两种,大兵蚁主要集中在蚁巢附近。
黄翅大白蚁分飞的时间因地区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。据观察,在江西、湖南分飞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;广州地区3月初蚁巢内出现有翅繁殖蚁,分飞多在5月份。在一天中,江西多在23-2时;广州地区多在4-5时分飞。分飞前由工蚁在主巢附近的地面筑成分飞孔。分飞孔在地面较明显,呈肾形凹入地面,深1-4cm,长1-4cm。孔四周围撤布有许多泥粒。一巢白蚁有分飞孔几个到一百多个。分飞可分多次进行,一般5-10次。每年分飞翔飞出的有翅繁殖蚁数量随巢群的大小而异,兴旺发达的巢群可飞出2000-9000头成虫。黄翅大白蚁的分飞,一个巢群有时间隔1、2年才分飞一次,有时可连续数年,每年均分飞。
有翅成虫分飞后,雌雄脱翅配对,然后寻找适宜的地方入上营巢。营巢后约6天开始产卵,第一批卵30-40粒,以后每天产4-6粒。卵期约40天。据成年巢观测由幼蚁发育成工蚁需要3个虫龄,历期达4个多月;发育为兵蚁要经过5个虫龄;发育为有翅成虫要经过7个虫龄,历时7-8个月。初建群体的入土深度,在头一百天内为15-30cm。巢体只有一个平底上拱的小空腔。初建群体发展很慢,从分飞建巢到当年年底,巢内只有几十头工蚁和少数兵蚁。以后随着时间推移和群体的扩大,巢穴逐步迁入深上处。巢入土深可达0.8-2m,一般到第四或第五年才定巢在适宜的环境和速度,不再迁移。在巢内出现有翅繁殖蚁分飞时,此巢即称成年巢。
黄翅大白蚁有“王宫”菌圃的主巢直径可达1m。主巢中有许多泥骨架,骨架上下左右都被菌圃所包围。“王宫”一般都靠近*部分,主巢旁或附近空腔常贮藏着工蚁采回的树皮和草屑碎片等。“王宫”中一般只有一王一后,偶尔也有一王二后或三后的现象。主巢外有少数卫星菌圃。黄翅大白蚁的巢群上能长出鸡地菌,一般菌圃离地面距离45-60cm左右。[5]
4防治方法编辑
1、造林地和新设苗圃的白蚁防治措施。在新设圃地、荒山、坟地、次生林地造林前清除杂木、荒草,每公顷设150-300个诱集坑,坑内横竖堆置多层劈开的松柴(或树皮),淋些淘米水或红糖水,坑盖用草袋、芦席盖紧,上面覆土成堆状,便于沥水,在白蚁活动危害季节,隔10-15天,轻揭坑顶,发现白蚁在活动取食时,用喷粉枪轻轻喷施70%灭蚁灵粉剂,让较多的白蚁带少量药粉回巢,由于相互舐理和交哺行为,使整巢白蚁死亡,此法可控制圃地和造林地白蚁危害。
2、苗木、插条、幼树根际土壤处理的防治方法。发现幼苗、插条、幼树根际遭到土栖白蚁危害时,在圃地四周或被危害侵袭的苗圃傍坡开沟,用1%的氯丹乳剂喷雾处理,以后覆土掩盖,受害幼树四周开沟,以0.04%氯丹乳剂浇灌沟内土壤,防止白蚁蛀食。
3、烟熏杀。在杉木造林带状整地时,如发现白蚁较粗蚁道,人工追挖至主蚁道,用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自然压烟筒点燃烟剂后,对准主蚁道,由于高温产生高压,将敌敌畏烟雾压入主蚁道、蚁巢,使整巢白蚁中毒死亡。
4、人工挖巢法。根据土栖白蚁蚁巢在地表的外露迹象——蚁路、泥被、树上泥套的分布状况;地表4-6月份出现的分群孔;6-8月高温多雨季节出现的鸡地菌,结合地形起伏,判断蚁巢位置,人工开挖,找出蚁道,用竹篾、枝条捅入“引路”,根据枝条上兵蚁多的方向挖出主蚁道,再挖至主巢,获取蚁王、蚁后,捣毁蚁群。
5、林地直接诱杀法。在大面积的杉木人工幼林、板栗、橡胶等经济林内,在25-27℃白蚁活动频繁的春秋季,每公顷林地设置150-300个诱集堆,由枯枝落叶和鲜草皮堆成,上面用5-10cm表土堆严,堆上适当淋些水,半月后诱来白蚁取食,如堆中放诱饵剂(70%灭蚁灵1.5份,菝葜、蕨类粉末6份,糖1.5份,全重4g)。白蚁取食枯枝、杂草同时,也将70%灭蚁灵吃下,互相传递,整巢白蚁死亡。[3]
6、光诱杀黑翅土白蚁、黄翅大白蚁(包括家白蚁)的成虫都有较强的趋光性。可在每年4-6月间有翅成虫分飞期,采用黑光灯和其他灯光诱杀。